上班摸鱼的时间中,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,作者写的是为什么离开待了3年的腾讯,我复制出了其中的一个段落
把大象放进冰箱一共要三步:打开冰箱门、放进大象、关上冰箱门。
但是在大公司,这个流程就远不止三步了。
你要给个报告写清楚把大象放到冰箱的意义和重要性,搞清楚哪种冰箱放哪种大象,把开门动作、放大象的路线描绘清楚,把关门的力度写出来,拿着完整的方案找项目经理去排期,直到有人力来把大象放进冰箱。
一个产品或功能,从无到有需要经历漫长的流程。一个大企业的员工,每天为制度所困。
某些产品一两年内都没有可感知的外观变化,例如微信,有人就会问这么多工作人员都在忙些什么呢。
其实工作人员都很忙,忙在了“流程”和“制度”上。
当你们是一个三五人的创业团队,大家就坐在一起,有事情吼一声就可以。比如说想要做一个功能改变,可能就是抬起头跟对面的开发说要怎么怎么改,半天之后就能在产品上看到了。线上反馈好,就保留,反馈不好就改回来,不过是几个小时的事情。
然而,对于一个巨型产品来说,所有人的80%精力并不是在做“正经的工作”。
每个产品经理电脑上都躺着十几份写好的需求文档,在等候着漫长的项目排期。等排期终于到了的时候,有的需求已经不再适用了,或者写它的产品经理已经走了,要是需求和人都还在的话,那就要谢天谢地,守得云开见明月,终于要上线了。
每个开发脑子里都存放着许多改进方案,很多可能就是改一行代码的事情,但是不能擅自改动,所有的改动都应该以产品需求为主,否则出了问题那就闯大祸了。
遇到跨团队、跨部门沟通,更加是考验人的忍耐力,找一个接口人要花上大半天。对方要么不回复,要么回一句“这不是我负责的”。好不容易对接上了,好家伙,群里面出现四五个接口人,每个人都得交待一遍来龙去脉。
除此之外,每个人身上还背负着各种会议、分享、周报月报,PPT模板成了最受欢迎的文件。
能够安心写代码、写需求的时间,算下来也许还真的没有20%。但工作还是要完成的,于是就只好加班加班,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特色。
流程制度是一个好东西,也是一个坏东西。 好的地方在于保证企业这条大船高效率地运转,坏的地方在于牺牲了个人效率来满足集体的效率。
回想起我也在所谓的某比较大型的厂待过,那些流程和制度真的是让人“烦”~,特别是老板开会上的那句低智商:“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,算公司找对了人,如果失败了,就当公司浪费几百万而已!”,话,没错!但是听得怎么就很膈应?散会后,我直接离职了。期间HR主管还找我聊天过,挽留我~但我还是离开了,没想到,离开后公司的内部OA竟然全公司通报某员工团体意识薄弱,没有荣誉感!当前同事,跟我说的时候。我并没有生气,反而觉得好笑,如此的一个小孩子脾气,竟然会是一个大公司做出来的~
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吧,现在想想,算了!还是不想了~